网站首页 > 苹果游戏> 文章内容

砚山阿舍“小苹果”让群众日子“火火火

※发布时间:2018-3-10 18:06:14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近年来,砚山县阿舍彝族乡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,着力破解“缺资金、少技术”难题,形成了“小苹果大产业,贫困群众大脱贫”的产业扶贫模式,有效保障了贫困农民的稳定脱贫,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共同推进。

  依托海拔高紫外线强、昼夜温差大和喀斯特独特地形等自然条件优势,阿舍乡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做文章。2014年,阿舍乡通过组织多方考察,遵循“相似相容”原理,结合蒙自市西北勒乡自然条件以乡情极为相似、产业融合相对容易的特点,锁定西北勒乡经济效益极好的特色山里红苹果种植项目,引进云南南国苹果庄园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到阿舍黑山村打造1000亩优质苹果种植科技综合示范,同时发展3—5户种植大户每户种植300—500亩,辐射带动周边18个村小组贫困群众发展苹果种植。通过示范引领、大户带动,目前,全乡已发展苹果种植20000余亩。

  在阿舍乡鲁都克村委会上余村,全村58户群众,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了34户。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文光全家有4口人,因为孩子还小,夫妻俩无法外出打工,全家就仅靠栽种着7亩玉米维持生活,往年杨文光一到年底就开始发愁,这样拮据的生活要什么时候才能脱贫。2014年,在乡村扶贫干部的动员下,杨文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栽种了500棵苹果树,如今苹果树已经开始逐渐挂果,小苹果良好的口感让杨文光也开始对未来的脱贫之有了信心。

  为了实现苹果产业化、规范化、规模化,打造优质苹果示范种植,阿舍乡采取了“公司+合作社+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做到五个统一工作目标,即统一规划、统一品种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商标、统一销售;同时,按照“产地的和生产条件的改善、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的示范与应用、果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、果农的教育与培训”等四个方面的内容,结合当地果农特点,采取集中轮训、外聘专家上门指导等方式,开展果农整形修剪、土壤管理、施肥、灌溉与排水培训指导,示范推广区域特色的生态型优质果品生产技术体系。制定了每亩苹果3年累计投资3000元技术标准。

  据了解,由于阿舍乡种植的苹果生长于海拔高、紫外线强、昼夜温差大的下,具有天然的杀菌和自然增糖增色剂,农药化肥投入污染少的优势,苹果第三年进入初产期后亩产量在0.5吨左右,第五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预计可达3吨左右,市场价格定价每公斤可达20—30元。目前,阿舍乡种植的苹果已进入第三年初产期,2100亩果树已挂果,预计成熟后可实现总产值2100万元。

  云南南国苹果庄园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继和告诉记者,“苹果和其它农作物相比的优势是,首先寿命很长,一颗苗种下去,基本上管得四五十年,跟粮食作物比,粮食作物是当年栽当年收,苹果是第一年种下去,一直要到第三年第四年才会有效益,然后这个苹果跟其他粮食作物比产量很高,像这样标准化种植,第五年以后每亩基本上都有三万以上的纯收入,对以后老百姓在产业脱贫上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
  阿舍乡引进苹果种植产业以后,县委和相关的部门也积极的支持,以苹果产业在石漠化治理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、退耕还林治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政策补助,鼓励农户苹果种植。2017年,砚山县申请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专项扶贫资金350万元,以10个村组361户贫困户1517人以优先股入股的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并分红。同时,以1000亩苹果示范辐射周边18个村小组740户3200人贫困人口,带动发展高原苹果产业种植2万亩,最终实现农户积极参与种植增收致富的目的,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普惠村民、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。苹果种植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阿舍乡最重要龙头支柱产业。

  
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