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1日上午,经过数小时跋涉的“温暖中国”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队伍来到绍兴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。
走进文化礼堂,这里的几十个村民正身着演出服装做着准备,南街村村长吴国灿介绍说,村里将在过节前两三天举办自己的村晚,而部分演出人员正在进行集体彩排。
村里的铜管乐队演奏起了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、《走向复兴》等组曲,乐手们个个精神抖擞。54岁的中音萨克斯手王维嘉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,6年前开始加入乐队:“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,村里花钱请了老师来教,现在每周二都在文化礼堂练习,也能演奏不少曲目了。”
49岁的村民王文霞参加了排舞《火火的姑娘》的表演,她在镇医院的检验科工作,六七年前参加了舞蹈队,对参加舞蹈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。
提起准备村晚的过程,她有些自豪地说:“每天晚上我们都在文化礼堂外的广场跳舞。这个舞蹈是我在网上找到的,就自己学了然后教给大家,总共就花了9天就排完了舞蹈。跳舞就是个乐,身体心情都好了。”
“村嫂”在嵊州,是亲切的称呼,是充满正能量、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当代农村妇女群像。“村嫂”以妇女特有的细心、耐心、热情,在农村家风文化培育、邻里守望、五水共治等工作中担当起重要角色,不但长得美,心灵更美。
这支表演节目的村嫂舞蹈队成员在30岁上下,“(她们)很支持村里的文化活动,我微信喊一下,没急事一般都会过来排练”,南街村妇女主任朱李亚说,“村嫂表演队把村里在做的工作,通过快板这种村民喜闻乐见、也听得懂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,效果事半功倍。歌词是我找老师编的,要求就是接地气”。
据了解,每逢端午、重阳、中秋等传统中华民族佳节,南街村都会将村里几个文艺表演队召集起来,为孤寡老人送去欢声笑语,有时还会去更偏远的村庄进行“文化走亲”,为大山里的村民献上精神食粮。
而在平时,每天文化礼堂都安排了不同的文化活动,礼堂外每天晚上6点开始也自发进行广场舞活动,“礼堂内外加起来,每天晚上都有500多人,遇到过节,有上千人聚集到这里参加活动。”朱李亚介绍说。
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们丰富闲余生活、参与组织活动的场所、载体,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开放活力的精神文化空间。
而南街村的这个文化礼堂则没有花政府一分钱,在村长吴国灿的号召下,由在外经商的村民吴尧安捐资1500万元修建。
吴国灿说:“我们的村开厂和经商的人多,村民人都非常好,走出去了也不忘乡亲,有需要只要我一说,他们就会提供帮助。我负责把这些捐助好好用起来,让更多村民能享受到便利。”
(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史小凤图文)
推荐: